印度最富裕邦爆發社會動盪 印地語擬納入小學課程 馬拉地語人士批威脅地方文化︱Yahoo

印度最富裕邦爆發社會動盪 印地語擬納入小學課程 馬拉地語人士批威脅地方文化︱Yahoo

印度最富裕邦爆發社會動盪 印地語擬納入小學課程 馬拉地語人士批威脅地方文化︱Yahoo印度最富裕邦爆發社會動盪 印地語擬納入小學課程 馬拉地語人士批威脅地方文化︱Yahoo

【Yahoo新聞報道】印度最富裕的「馬哈拉施特拉邦」近日因語言政策而爆發社會動盪,抗議聲浪不斷,更出現針對非馬拉地語人士的暴力事件。事件起因是當地政府早前宣布,小學須強制教授印地語作為第三語言,與現行的英語和馬拉地語課程並列,引來社會各界反彈。

印地語擴張長期引起非印地語地區反感

根據《BBC》報道,印度聯邦自 1968 年起推行的《全國教育政策》(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, NEP),由現任總理莫迪領導的政府,於五年前更新政策版本,並逐步在各地實施,其中馬哈拉施特拉州政府推動印地語納入課程,被批評為試圖在當地強加北印度語言,引起語言權益團體與反對派政黨激烈抗議。

語言問題在印度具高度敏感性,許多邦皆按語言劃分而成,語言亦與地方認同密切相關。馬哈拉施特拉邦以馬拉地語為主語,印地語則主要通行於北部及中部的邦。外來語言被視為威脅對地方文化,尤其印地語的擴張長期引起非印地語地區的警惕與反感。

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執政的聯盟政府,因應壓力已撤回政策,並成立委員會重新審視三語政策,但相關爭議並未平息。事件發生之際,正值馬哈拉施特拉邦多個城市準備舉行市政選舉,語言政策問題迅速變成政治角力,各方相互指責對方借語言議題操弄選情。

非馬拉地語人士相繼被施襲

針對非馬拉地語人士的攻擊事件也相繼發生。今年 4 月,兩名女子因在住宅大廈對一名要求她們說馬拉地語的男子說「excuse me」,遭人襲擊;同月孟買一名保安人員據報因不諳馬拉地語,被地方反對黨黨員毆打;一對夫婦 5 月拒絕支付外送員費用,理由是對方不會說馬拉地語(見上方影片);一段影片上周在網上瘋傳,顯示一名店主遭疑似被反對黨黨員襲擊,原因同樣是語言問題,引發公憤。

印度上一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,2001 至 2011 年間,孟買的印地語人口增幅達 40%。馬拉地語本土勢力歷來針對移民問題展開行動,1960 至 1970 年代曾批評南方移民搶佔工作機會,後來矛頭則轉向來自北方的移工。

曾在當地採訪逾 20 年的資深政治記者 Prashant Dixit 表示,語言與文化議題固然引發共鳴,但民眾更希望政治領袖專注於提升就業與公共政策,認為語言議題帶來的支持只屬短期效應。

Share
Related News